无障碍阅读
首页 科协概况 科协动态 基层科协 科学普及 学会学术 科技工作者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科技资讯
在线咨询 科技资讯
最新资讯 第十四届海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征集202... 第十四届海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成... 三亚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 2024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论坛在... 将全面从严治党读书班成效转化为服... 搭平台、促发展——海南省石油学会... 海南省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邀请埃及... 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党支部开展... 乐东火龙果科技小院开展百米科技长... 小院在行动——海南东方水稻科技小... 关于公布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 海南省科协六届六次全委会会议在海...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以高水平科创... 专题辅导报告|钱前:南繁与当代中... 海南省科协召开六届七次常委会议 省科协党组书记许振凌:发挥科协职... 省科协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 关于开展2024年海南省青少年科... “科普轻骑兵”助力基层群众科学素... 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Wen... 省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 月末课堂进行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 “3.5”学雷锋助农春耕科技志愿...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2019/5/15 9:44:18 | 阅读:65930 | 字体大小: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周鹏   郑红  周晶  马帅  尹一伊   赵光远   明建鸿  沈文涛

1. 海南省植物学会

2.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试验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两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科技知识的主要生产者,科技工作者也是科技知识的传播与普及的重要承担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及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的意义在于使社会在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能力的同时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而形成科学界和公众之间良性互动的环境,最终使得整个社会的科技事业与其他的事业及公众生活协调健康发展。而科研成果的普及转化是利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向社会展示、宣传科技成果的原理、方法、产品、系统等内容,从而拉近了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实验室与普通大众、现实生活的距离。

       各级政府历来重视教育科普工作,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以及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的职责和重任,目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普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丰富经验和优秀典型模式。同时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普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和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项目团队依托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课题,严格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九大代表2018年调研课题专项资助活动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的实际需要,课题组人员分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亚市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三亚市莲雾协会、三亚兰花大世界、三亚玫瑰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农垦局、南宁市热作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加工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厦门大学和黄山学院等15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些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本课题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电话咨询、查阅材料、统计分析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课题组累计先后发放调查问卷900余份,收回调查问卷874份;与46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进行电话交流和讨论。取得了一定的调研成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1. 农业科研单位从事科普的情况

       科普工作作为科研单位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早在2007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进步惠及广大公众,是其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各科研单位对科普工作也投入和越来越多的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有61.1%的受访者所在单位一年开展多次科普活动和工作,55.84%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认为所在单位非常重视科普工作,39.13%的认为所在单位一般重视科普工作,只有5.03%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认为所在单位不重视科普工作。因此,从调研结果分析可见,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农业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依赖于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取决于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的水平,农业科研单位掌握着农业科技的最新知识和前沿水平,科普与科研相辅相成,科研有利于科普,科普的过程也会产生对科研反思的过程,从而推进科研的进步,同时科普也是服务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提升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水平,发挥科研单位开展相关科学普及活动的强力支撑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知晓度,又有利于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更有利于社会给予科技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 农业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工作的水平

       本次调研对象均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按照中国科协的界定,科技工作者指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掌握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推广、应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员。目前社会公众已经有了一个广泛共识,即科普不是科学家的分外事,而是分内事,更是一种责任,85.13%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工作者有承担科普工作的责任和义务,14.19%的受访者从事科普工作是凭个人兴趣和单位的工作安排,只有0.7%的受访者认为科技工作者不需要承担科普工作,这一结果表明对科普工作有所涉及的科技工作者,基本都能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之一,是科研工作的延续和延伸,更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事科研的科技工作者具有本研究领域过硬的知识,对传播本领域的科学知识应当尽其社会责任。同时,从调研中也发现,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普的主力军,83.3%的受访者每年都会参加科普活动和工作,49.66%的受访者一年之中参加3次以上的科普工作。因此,鼓励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上出现的“伪科学”现象最有效的措施。

       但在调研中也有反映不少科技工作者中对科普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交流、动手、创新方面的科普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普工作尚未成为科学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提升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一些科研单位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强化对科普支持政策的落实,加强相关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适当改革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在科技工作者的考核中增加与科普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从制度上引导科技工作者以更大的热情从事科普这项工作。

       3. 农业科普工作的主要对象和方式

       农业科普受众面较广,科普对象主要有普通民众、学生、农民,同时还包括媒体工作者、政府人员以及企业人员等。在进行科普工作时,根据科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调研反馈显示,媒体报道、宣讲互动会和专业纪录片排在民众最易接受的科普方式的前三位,可以看出民众更喜欢直观、有互动性以及生动的科普方式,因此在科普工作中要注重科普过程的互动性,要能唤起科普对象的自我思考,特别是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此外,就是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趣味性,这样的科普工作才是高效的,才能满足新时代民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是对科技工作者自身科普能力的一种提升。

       新时代科普形式更加多样化,已经不拘于过去的科普文章或书籍等传统方式,调研中我们注意到,现在的科普工作越来越多的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针对科普对象特点开展科普活动,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使用日益增多。科普工作更多的引进企业参与,发挥企业灵活多变的优势,打造植物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特色展馆,建立集科研-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特色科普模式,宣讲科普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近年来,依托三亚市莲雾学会、三亚兰花大世界和三亚玫瑰谷等企业,建设了三亚兰花科技馆、天涯兰花科技小镇、玫瑰科技馆和科普培训中心等,举办莲雾采摘节,对社会推送免费门票、开展科技产品进社区活动,每年可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接待科普游客3000-4000人次,很好地发挥了三亚的区域特色优势和热带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将科普活动与农业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全方位科普旅游、网络科普,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科普模式。

       4. 农业科普活动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目前,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对科研投入科普经费投入较少,在调研中,27.48%的受访者认为经费不足是阻碍科普工作的重要因素,实地调研中,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普遍反映科普经费投入不足,获取渠道较窄,虽然各级部门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但由于受到财力和经费的限制,各地对科普专项经费的投入有限。项目组在广西调研时发现,省级科研单位的科普项目和经费较少,申请国家级科普项目比较困难,很多单位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科普工作,经费比较困难,需要从其他经费进行调剂,一定程度阻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二是缺少有效的科普渠道,调研发现,目前科普工作主要还是“迎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科技展览馆、科普基地对民众进行开放,配合科协进行科普进社区、进学堂活动。但是这两种方式面对的群体相对有限,目前科普工作缺少有影响力的信息化载体,以扩大科普工作的影响面。三是缺少原创性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普作品。目前的科普作品形式比较单一,作品的知识性可读性比较欠缺,推广渠道比较狭窄。科普不仅需要把某个知识说透,还要科技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并引发民众的注意和思考,科普读物讲究原创性和思想性,要求创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科普成果负责,让科普内容经得起推敲,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二、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典型案例分析

       科普工作既是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基于工作职责和责任义务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科普的意义最突出是民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成功的科普工作不仅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推进科研成果的普及,同时也是科技服务社会的有效的和直接的途径。

       1.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平台

       在调研中,有47.2%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是谣言最多、最亟待科普的农业领域的困惑。为消除普通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误区,促使民众接受农业领域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报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审视与对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依托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海口)建立了海南省目前唯一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平台,该中心作为海南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力量,切实做到客观、科学地介绍海南省乃至我国农业转基因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乃至我国农业转基因产业化打下良好的舆情基础。

       近年来,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平台积极开展面向海南各市县的巡回式科普,做到了海南全省18个市县全覆盖宣传。进社区、进党校、进科研单位、进南繁育种单位、进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等宣讲,形式多样包括PPT讲座、动漫视频、现场演示、互动答疑、调查问卷、发放宣传手册等。2016-2018年度共组织开展转基因科普活动66场次,培训人数2800多人,发放科普材料6300余份。培训对象包括各市县农业系统机构,省农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食药监局、省农科院以及省委党校的机关干部和农业系统干部,其中18个市县中7个市县分管副市长、副县长莅临出席、动员并做讲话,同时承担针对海南省内14个转基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一展一课”活动。3年来培训人数累计6200余人次,制作科普展板30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90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科普引导。编写专著《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南繁区水稻和玉米主要病虫害鉴定与防治》、《转基因科普漫画系列之一:小笨瓜重生记——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的自述》;海南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工作资料汇编;神奇的转基因技术科普宣传手册;南繁书签宣传资料等科普读物和材料,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将科普工作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承担农业转基因技术介绍课程讲授任务,开展了15场科普讲座,共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

       2. 推广科普系列读物,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开展科普工作,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语言要通俗易懂、有趣味性,对科学的讲解要深入浅出。一些科普读物的语言也具有文学性,科普书籍等需融入艺术性,面对琳琅满目的科普作品,对新时代的科普工作要注重创新性。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南繁文化、南繁产业、南繁信息化学科建设工作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进行南繁文化资料整理、挖掘、理论研究、南繁微信自媒体的运营以及推广、南繁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管理。针对“99.9%的人都不知道南繁,全国80%以上的种子都经历过南繁,但即使在农业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不见得知道南繁”这一困境,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出版了《南繁小故事》系列书籍,即将发生在南繁科技工作者身边的故事编写成册,真实记录了南繁人的工作、生活、社交活动,宣传了南繁精神,也生动展现了南繁文化,再现南繁育种科学家吴绍骙老师的“异地育种梦”,袁隆平老师的“野败梦”(野败即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株)和“禾下乘凉梦”,郭三堆老师的“抗虫棉之梦”,生动形象、充满趣味,通过挖掘提炼南繁文化,给南繁注入具体的文化内涵,助力更多人关注南繁及其发展。

       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特别是种植业的‘加速器’,也是我国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老一代南繁人把青春和血汗都献给了中国种业,这种无私奉献的南繁精神,正是需要传承宣传的精神力量,南繁已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和文化。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在2013年提出南繁文化概念,以《南繁小故事》系列科普读物为载体,开展南繁知识与历史文化的科普活动,依托三亚区位和旅游优势,在南繁展馆面向全国开展农旅结合、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吸引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南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打造学校-科研单位联动科普模式

       今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有担当去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未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海口市小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资源优势,以儋州、海口院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共建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发挥科研单位科技优势,邀请小学生参与部分科学研究工作,支持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博士进课堂”科普教育,定期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专家到海燕小学授课,丰富课堂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面向全院召募科普志愿者,开展“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科普教育活动。在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已有40余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教育。半年来,已在科普共建小学开展了10多期科普活动。科普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特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科普课程,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广受师生、家长的好评,推进科普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

       三、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普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普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无一盘棋的科普布局。二是科普人才稀缺,缺少专业的科普政策研究团队,科普工作专业化程度低,科普切入点不准确。三是科普资金资助力度小、利用率较低,对提升科普效率作用不大。四是科普宣传力度效果不明显,科普资源难以规模化开发。


       四、 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意见建议

       1.加强科普顶层设计,强化科普政策落实力度

       在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应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布局设计,政府和科协应有一盘棋规划,实行引导性科普,避免科普仅面向深高尖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应聚焦农村、农业生产问题,集中解决急需解决的农业产业问题,将科普做实而非仅做表面文章。打造科普权威,增加政府公信力,打击严惩互联网上谣言制造者。

       加强对宏观政策的落实力度,国家已经要求科学家在做科研计划和课题时,把科普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比如从2012年起,中国科协已和科技部、财政部等单位进行对接,在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中开展科普工作的试点,增加一定比例的科普专项经费,从制度和资金上保障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热情。目前我国的科普大环境应该是这几十年来最好的时期,通过实地调研科研单位的科普环境,但这一政策基本没有落实到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配套政策,自上而下地加强政策落实力度。

       2.建立良好的科普环境,注重专业科普人才培养

       科普的环境重在对专项科普组织平台的搭建、经费的支持、评价机制的建立、相关科普基地的建设、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但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意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的科研评体系下,科技工作者热衷于出成果,发论文,这直接影响着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而对于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手段,这直接导致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是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科普工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指挥棒”的引导下,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不仅占用自己的研究时间,而且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利益回报,所以他们“没时间”、“没兴趣”从事科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应该在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标准中增加科普或科学传播的内容,鼓励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科普工作。作为科研单位,要构建良好的科普环境,丰富科普的形式。一是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将科普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一定程度上重视科普工作,纠正轻视科普工作的错误观念;二是要注重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承,人才培养重在激发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的积极性和科普能力培养,知识传承重在对科学知识的科学传播,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培训;三是要搭建专项的科普平台和科普场所,建立青少年科普基地,打造各类科技馆,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3.加大科普经费投入,拓宽科普传播渠道

       针对科普经费投入少、规模小、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国家层面应加大对科普投入和扶持的力度,要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争取各级财政对科普专项经费的持续稳定支持,并向贫困地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技推广人员)适当倾斜;同时,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吸引企事业单位加大对科普活动的投入,对科普活动捐资、投资的企事业机构,公开表彰、抵税、提供冠名权等形式给予相应的激励,发挥企事业单位优势开展科普活动。同时,应从政策方面规定立项的科研项目应拿出一定比例的资助额度作为科普经费,同时给予项目负责人适当的项目时间用于科普活动,将科普工作列入项目考核指标,以缓解科技工作者没有经费和没有时间精力参与科普的困难。

       拓宽科普渠道,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科技扶贫政策,积极筹划和发展具有常规性、持续性和社会品牌效应的科普活动项目,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参与科普活动的渠道,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可在科研单位、社区推科普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探索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积极与中小学、农机推广部门对接,举办面向校园、面向生产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主流媒体宣传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亲民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科普参与平台。

       4.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提升科普工作成效

       科普工作不应拘泥于形式,应强调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趣味性、原创性,也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目前,科普的形式应突破科普讲座或书籍等传统方式,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针对科普对象特点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微信、微博、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科普活动,主动做好科普工作走出,将科普与职业新农民培训相结合,积极支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搭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志愿者平台,将科普教育与基础教学充分融合,在青少年内心播种科学的种子,全面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

       进一步发挥各级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科协桥梁纽带作用和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网络健全、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策划科普项目,策划邀请国内高端科技专家、学者走上讲坛,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新知识的讲座,提升科技管理者的科学水平,提升管理者职业素养,为科普工作提供多元化的渠道。


       调研组成员:周  鹏、郑  红、周  晶、马  帅、尹一伊、赵光远、明建鸿、沈文涛




                                                                                                                                             海南省植物学会

                                                                                                                                            2018年11月15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省科协作风整顿建设投诉栏 智慧普法平台 学习强国 海南全民阅读网 海南爱心扶贫网
版权所有: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12栋1-2层   邮编:571100   访问量:43838193
联系电话:0898-65365319  传真:0898-65332244   电子邮件:  琼ICP备17004780号-1 设计制作:中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