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委副书记沈丹阳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海南科技小院建设具有创新性和务实性。
2021年以来,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整合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资源,借助海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等高校力量成立了14家科技小院建设,实现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产学研政”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建设一个小院、入驻一个团队、辐射一个产业、示范农村一大片”,高效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成一批优势农业产业科技小院
2021年,省科协协同海南大学,联合企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农技协指导下,依托水稻、菠萝、燕窝果、火龙果等4个产业,建成了海南东方水稻科技小院等4家科技小院。2022年,围绕冬季瓜菜、水产养殖、南繁种业等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分别和海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等高校进一步联合,推动成立了10家科技小院,目前海南科技小院数量规模达14家。
创新农业科技产学研服务模式
科技小院创新农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和专家教授服务农业模式,引导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了一批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先进农业品种和技术的引进。14个科技小院累计入驻学生超百人,撰写近2243篇工作日志,参与了26个科研项目,发表了期刊论文30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获批4项,新技术推广27项。海南东方水稻科技小院的绿色大米技术体系已初步建立,燕窝果科技小院已经建成 1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火龙果科技小院建议优化施肥方案,帮助海南水果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火龙果实现亩产达1万斤以上。
形成共建科技小院合力
省科协与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印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海南)科技小院建设方案》,指导全省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引导科技小院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在农村科普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省乡村振兴。牵头创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海南)科技小院联盟,拟定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海南)科技小院联盟管理办法(草案)》,设立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考核评估、阶段总结,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形成共建合力。
培养一批科普人才
以“科技小院”为载体,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传帮带”机制使得高层次农业科普人才队伍形成梯队,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培养的科技农民,作为农村科普人才,扎根当地,既保证了农村科普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农村科普人才发挥科普延续辐射作用。
今后,省科协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的建设支持力度,紧紧围绕海南农业产业需求,布局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科技小院在海南落地生根,为推进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海南自贸港注入新动力、谱写新篇章。(省农函大供稿 宣传部校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