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三亚市科协联合南繁研究院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第20期科普行活动——走进南繁,带着小朋友们变身小小科学家,实践植物栽培操作,感受科技魅力。
本期科普行,南繁研究院的专家老师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出生面的自然活动,提供了一把走进植物种植繁育世界的钥匙。
第一站,小朋友们来到了南繁院的植物资源圃,在这里,小朋友们见到了常见的海南特产“雷公笋”,以及别名为“守宫木”的五指山野菜。
还见到了从未听过的“非洲猴面包果树”,经过南繁院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猴面包果树的各种特性,知道了它的果实可以当作水果,叶片可以作为蔬菜,同时猴面包树也具有储水功效,只要切一刀便会流出水来,是非洲人民获取水资源的途径之一。
聆听老师详细的讲解后,孩子们小小的身体迸发出无限的探索欲望,天马行空的提问和智慧的回答,让在场的我们惊叹和感动。
在了解完各种植物的特性后,就到了小朋友们最兴奋的动手环节,在南繁院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火龙果的嫁接及番薯的扦插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小朋友们一直在不停的喊到“我要来!”“我要种火龙果,我最爱吃了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两人一组开始了嫁接工作,只见他们轻轻的在火龙果的枝干上小心翼翼的切了一刀,然后将接穗种和火龙果的枝干粘贴在一起,然后用橡皮筋捆绑严实。
虽然是第一次嫁接,但小朋友们的合作显得非常有默契,都很圆满的完成了嫁接任务。在嫁接成功后,又开始了番薯的扦插工作, 依旧是两人一组,小朋友们截取扦插秧苗,选取生长健壮的红薯藤条,用剪刀将其剪下,将处理后的红薯扦插枝条垂直地插在垄沟上,株距为30cm,压实扦条周围泥土,完成!
最后,小朋友们穿上实验服,变身小小科学家,来到了组培实验室,进行地瓜的组培实验。老师告诉小朋友们,“之所以需要组培地瓜苗,是因为地里的地瓜有很多的病毒病菌,容易减产,口感不好,通过组培的方式将病毒去掉,得到一颗健康的植株。就像小朋友们生病了需要治病,地瓜也是需要治病的哦!”小朋友们跃跃欲试,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组培实验。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了解到了很多植物的拉丁文名称,如何识别各种不同的野菜,如何嫁接火龙果,学会操作地瓜苗的组培实验。”
“在嫁接火龙果和扦插地瓜的时候,我想到了农民伯伯劳作时的辛苦。”
小朋友在发表收获感言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收获颇多。
家长表示到“孩子第一次学习生物,这次科普体验非常棒,学习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收获颇多!特别感谢市科协和南繁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为你们点赞!”
最后,南繁院的老师们表示,欢迎小朋友们在20-30天后自行前来观察地瓜扦插和火龙果嫁接的实验结果。
南繁研究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此次科普行拓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小朋友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窗口,体验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留不住的是时光,留住的是知识,南繁院科普行,让快乐和智慧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