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多汁、酸甜可口的菠萝是许多人喜爱的水果。然而,享受美味的同时,不少人会发现嘴巴像被无数细小的针轻轻扎过,产生刺痛、发麻甚至微微出血的不适感。明明果肉香甜诱人,为什么吃菠萝会“扎嘴”呢?
导致菠萝“扎嘴”的罪魁祸首是菠萝蛋白酶,其广泛存在于菠萝的果肉、果皮和果心之中。菠萝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在自然界中,它是菠萝抵御外界侵害的“武器”,可以防止其他生物过度啃食。
当我们食用菠萝时,菠萝蛋白酶会与口腔黏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分解口腔黏膜细胞中的蛋白质,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刺痛感。这种刺激类似于轻微的“腐蚀”,让我们的嘴巴感受到明显的不适。
除了菠萝蛋白酶,菠萝中含有的草酸钙针晶也是导致“扎嘴”的重要原因。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物质,在菠萝细胞的液泡中以针状晶体的形态存在。当菠萝被切开或咀嚼时,细胞破裂,这些细小尖锐的草酸钙针晶就会释放出来,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造成物理性损伤,引发疼痛和瘙痒感。
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扎嘴”更明显?
口腔状态:有口腔溃疡或黏膜损伤的人,反应更强烈。
菠萝品种:未完全成熟的菠萝蛋白酶含量更高。
吃法差异:啃食果芯(蛋白酶集中部位)比吃果肉更刺激。
不过,人们并非对菠萝的“攻击”毫无还手之力,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菠萝“扎嘴”的情况。
---用盐水浸泡菠萝是最常见的方式,食盐中的钠离子可以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其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同时盐水还能使草酸钙针晶部分溶解,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将菠萝加热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高温会使菠萝蛋白酶变性失活,失去分解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消除其对口腔黏膜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菠萝咕咾肉、烤菠萝等经过烹饪的菠萝美食,很少会出现“扎嘴”的情况。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