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看到有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出现癫痫发作症状时,不少人会想起一种“急救方法”—— 迅速用筷子、勺子或毛巾等物品塞进患者嘴里,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咬舌自尽。然而,这种看似“好心”的急救方式,真的能起到保护作用吗?还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发作时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出现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在癫痫发作的强直-阵挛期,患者全身肌肉强烈收缩,牙关紧闭,这确实会让人担心他们咬伤舌头。
但实际上,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患者咬断舌头的情况极其罕见。因为舌头位于口腔内部,周围有牙齿、牙龈和脸颊等组织的保护,且肌肉的收缩力量虽然强大,但不足以将舌头咬断。
传统观念中用东西堵住患者嘴巴的做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反而存在诸多严重风险。
---塞入的物品如筷子、勺子等质地坚硬,容易划伤患者口腔、牙龈和咽喉部位的黏膜,造成二次伤害;即便使用毛巾等柔软物品,也可能因患者无意识的吞咽动作,将其吸入呼吸道,同样会引起呼吸道梗阻。
---在患者癫痫发作时,强行干预还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受伤,比如在拉扯过程中造成骨折、脱臼等。
那么,当遇到癫痫患者发作时,正确的急救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尖锐物品、热水瓶等危险物品移开,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
---然后,让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口腔内的分泌物顺利流出,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在患者抽搐过程中,不要强行按压患者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可以在其头部下方垫上柔软的物品,如衣物、毛巾等,保护头部免受撞击;
---整个发作过程一般会持续数分钟,待患者发作结束、意识逐渐恢复后,再轻声询问其身体状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送医治疗。如果患者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