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如一缕缕阳光驱除封控的阴霾;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却能抚慰温暖成千上万居家人的心;他们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人感动……他们是省科协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他们勇敢、无私、坚强、热心,疫情当前,他们选择坚持与奉献,逆行而上!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讲述抗疫路上的小故事,体味小故事里的大人生。
1.“送”她回家
8月28日下午4点50分,我巡查的过程中迎面走来一位阿婆,随即上前拦住。她说:“我要去派出所,告诉他们现在低风险了,不用做核酸了”。听了她的话,我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义正言辞的提醒她:“没有根据乱说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正准备展开“教育”时,派出所的巡逻车经过,公安民警告诉我说,这个阿婆脑子有点问题。听后,我立刻改掉严肃的面容,换上微笑送她回家。事后回想,尴尬好笑之余,也提醒自己:志愿者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工作要因人而异,细心和耐心必不可少。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微笑面对,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做好安全“守护者”。(省科协第三批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冯守文)
2.小狗狗与老人
8月26日,我像往常一样值班巡查。凌晨4点多时,突然看到一位老人“鬼鬼祟祟”的抱着两只小泰迪下楼,我快步上前去制止。询问后得知,老人“溜”出来是为了遛狗,让小狗散步散步、方便方便。饲养过小动物的我知道狗狗的习性,虽然内心理解但仍不能放行。“疫情无小事”,居家隔离政策人人都要遵守,在我的耐心劝解下,狗狗和老人返回家中。“胜利在望,慎终如始”,希望老人和他的狗狗光明正大走在路上的日子早点到来。(省科协第三批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李源)
3.雷公马的传说
值第一个上半夜班的时候,因在三巷补贴封条,认识了同为一个管封控区的志愿者,他是个00后,今年刚刚考上大学。说是认识,但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天黑了也认不出他的模样。我问他为什么出来当志愿者?他说为了疫情早日结束,他好去大学校园讲述雷公马的故事。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我也笑了,不久后,听说他接到通知准备去学校报道了。雷公马作为海南抗疫中成功出圈“新晋网红”,让岛民在一轮又一轮核酸采样中,不再那么焦虑。它是海南人乐观积极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也海南人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自嘲的人最自强,自强的海南最美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省科协第一批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彭成德)
4.清凉中的温暖
晚灯中的三巷,偶尔传来路边住户的争论声。走到7号房时,忽然发现这间房的门前多了一台立扇,出于好奇,我便和在附近值班的志愿者聊了起来。三亚的夏天,除了闷热还是闷热,尤其是穿了防护服和志愿者衣服更是热上加热。住户看到志愿者不畏高温和酷暑,奔走于大街小巷,奋战在居民区抗疫一线的每个角落,心疼志愿者的辛劳,特意搬出来立扇,给志愿者休息时吹风解暑。一台小小的立扇,虽然吹出来的风不是那么凉快,却很消暑,吹散志愿者心中的烦闷和炎热,凉快中也多了一丝丝温暖。(省科协第一批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陈俊)
5.包裹的故事
8月26日下午巡查值岗时,发现沿街的一位阿姨神色匆匆想要外出。我便上前询问:“阿姨,你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她告诉我说,想出去领取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邮政专车马上送到了。看着阿姨焦急的神情,我耐心的说:“按照疫情防控政策,高风险区必须遵守足不出户管控规定。您呆在家里,我代您去拿”。不久,一辆邮政专车开了过来,我帮阿姨履行签收手续并拿了录取通知书包裹。志愿者在正常的巡查值岗之余,经常做“街小二”和“服务员”工作,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对于焦急等待和无助的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破楼兰终不还”,在大家的努力下,车水马龙和川流不息的商品街景象定会重现,同时也祝愿三亚的学子们由天涯海角展翅飞翔,奔向更美的远方。(省科协第三批青年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林帆)(国际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