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展、研学游、科普讲坛……连日来,海南广大市民游客迎来丰富精彩的“科普大餐”!9月15日至25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建设海南自贸港”的2024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举办。
在为期多天的活动中,通过“重点活动+系列联合行动+省级主场活动”的联动模式,对接基层科普阵地,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多元、触手可及的科普体验,在全省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面展示海南科技创新成果
今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设置在儋州。9月20日至22日,进入儋州市体育馆,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什么是“南繁硅谷”?一粒种子在南繁会经历怎样的科技之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南繁管理局、海南省种子总站等单位带来了南繁作物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展示,向公众普及海南开展种业创新的最新进展。
形态各异的海洋鱼类标本、海洋水下LED生态照明、高端智慧振动传感器等展品引人注目。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等单位带来了众多关于海洋的展品,展现了海南在发展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成效。
另一旁,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出的海龟科普画报吸引了许多学生观看。该学院教师热情地呼吁,该校打造了海龟救助站,近十年已救助500多只海龟,培训志愿者900余名,欢迎更多志愿者了解海龟,为生态保护出力!
还有北斗模型、AI虚拟人、无人机果树飞防施药机械、海洋地震观测浮标站……环顾整个展馆,从天上到地下、从海里到陆地、从高科技到非遗,各种展品琳琅满目,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
在主场活动中,海南省科协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议题及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精心策划了“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五大主题科普展。
展览汇聚了相关协会、基地、企业等101家单位的400余项优质展教资源,通过实物、图文展板、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海南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取得的成就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风采。
9月超强台风“摩羯”重创海南,本次展览特别增设“台风里的科普”主题展,由海南省气象局、海南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展示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台风以及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等相关知识,让科普知识更接地气、更有应用价值。
互动体验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同学们看,赛车轮胎和普通轮胎有什么不同?”“赛车轮胎没有花纹!”“赛车轮胎很宽大!”
9月21日至22日,作为2024年海南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配套活动之一,元想科普小课堂在儋州市体育馆举行,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方程式赛车、摇头电风扇、简易空气压缩装置,吸引超过150组家庭参与。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听讲、动手操作,抢答声与欢笑声在场馆回荡。在主场活动中,除了元想科普小课堂,还有科普大舞台、新能源车主亲子自驾游及小记者研学行等活动接连举办。
放眼全省,不只儋州,连日来,多个市县也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在海口举办的2024年全国水产科普日活动中,先后开展了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万场报告话前沿”科普报告、参观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科普馆、水产交流沙龙等系列活动,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水产良种普及意识。
三亚市图书馆举办的“北斗定位闯关乐跑亲子赛”吸引100余组家庭参与。活动在三亚白鹭公园设置17个打卡点,参与者需使用智能手机,在卫星导航的指引下抵达指定打卡点,完成科普知识闯关任务。
在琼海,学生们走进琼海市气象台科普教育基地,了解各类气象观测设备的功能、各种天气的形成以及如何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等知识,在参观体验中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无穷魅力……
此外,多个国家级、省级学会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举办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科普活动。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等200余家科普阵地也同步开放,为公众提供参观研学、成果展示等科普服务。
据统计,共有142家省内的单位、学会、企业及科普基地参与到海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覆盖卫生健康、食品安全、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实施223个活动项目,举办342场科普活动。
多措并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举办海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目的,在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推动海南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打造人民群众喜爱的科学文化新地标——9月20日,儋州市科技馆揭牌开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海南西部地区首个实体科技馆,也是目前海南展览面积最大的市县级科技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启迪科学观念。
各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上新”——海南省辐射环境监测站、海南大学化学科普基地等55个单位被认定为2024年第三批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将积极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努力推动我省全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
让科普服务“触手可及”——“海南省科普地图小程序”发布,里面有全省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博士农庄等信息,通过地图的形式,将散布全省的科普资源巧妙串联,为公众提供“一站式”获取科普信息服务。
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的热情——软糯香甜的地瓜、饱满多汁的绿橙、绿色健康的大米……12家海南科技小院亮相活动,展示师生们在田间地头科技创新的成果,鼓舞他们进一步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新路,做好农村科学普及工作。
在活动中,海南省科协等单位汇聚多方科普资源和社会力量,努力做好具有自贸港特色、全景式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为科普、处处是科普、行行做科普的生动实践。据统计,本次线下参与主场活动民众达5.8万人次,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折页(手册)4万余张(本);线上参与“云上科普日”知识问答人数7869人,总答题次数达2.1万次,浏览量达5W+。央广网、中新网、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多家中央驻琼媒体及海南省电视台、南海网、新海南等省级主流媒体,累计发布科普视频、知识问答、活动报道、现场直播等宣传70余条,单条宣传浏览量最高达50万,图片直播浏览量突破101万人,总浏览量超500万人次。
群众在哪里,科普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近年来,海南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为自贸港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海南省科协将继续发挥好牵头作用,打造一系列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普品牌活动,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海南科技自立自强。(省科协科普部供稿 宣传部校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