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就能将各类美食送到家,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在现代生活中,网购食品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选择。
不过,在享受网购食品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该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呢?从过期变质到虚假宣传,从包装破损到微生物超标,种种隐患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保障网购食品安全的“密码”。
一、选择正规可靠的网购平台
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知名电商平台通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商家审核机制,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严格,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必备证件,能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关注平台的口碑和用户评价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平台、消费者论坛等渠道,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的反馈。若某平台频繁出现食品安全负面新闻或消费者投诉,那么在该平台购物时需要格外谨慎。
二、注意辨别商品信息
在选定平台后,仔细查看商品详情页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要确认食品的生产厂家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经营状态等,确保其在正常经营且无不良记录。
其次,认真阅读食品标签,标签上包含了产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关键信息。
配料表能够清晰展示食品的原料构成,通过查看配料表,我们可以了解食品是否含有自己过敏的成分,以及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直接关系到食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要注意避免购买临近保质期或已过期的食品。贮存条件则明确了食品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满足的环境要求,如冷藏、避光等,如果网购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未达到相应条件,很可能影响食品质量。
三、验收时仔细查看
食品送达时,验收环节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要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渗漏、变形等情况。如果外包装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其次,按照商品标签上的贮存条件,检查食品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冷藏食品是否保持低温,冷冻食品是否完全冻结。若发现食品的温度、状态与贮存条件不符,应拒绝签收,并及时与商家和平台沟通。
签收后,还需仔细检查食品的外观、气味等。观察食品是否有变色、发霉、结块等异常现象,闻一闻是否有异味。若发现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商品照片、包装、快递单等,并尽快联系商家协商解决。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