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人认为只要躲在室内,避开烈日炙烤,就能远离中暑风险。然而,室内并非绝对的“避暑保险箱”,在特定情况下,室内中暑的情况时有发生。高温闷热的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中招。
为什么室内也会中暑?
l 闷热环境
当室温>32℃、湿度>60%时,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受阻,体温调节失衡。
l 高危场所
未开空调的朝西房间、阁楼、厨房、浴室、地下室等。
l 特殊人群风险高
老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婴幼儿(汗腺未发育完全)、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孕妇更易中暑。
l 错误行为加剧风险
❌ 为“省电”不开空调
❌ 长时间关窗
❌ 过量喝冰水(导致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室内中暑的症状和室外中暑类似,早期可能表现为口渴、多汗、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随着症状加重,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热射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那么,在夏季该如何预防室内中暑呢?
首先,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即使开空调,也应定时开窗换气,每天至少通风 2 - 3 次,每次 15 - 30 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合理使用降温设备,根据室内空间大小选择合适功率的空调,并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证制冷效果;也可以搭配使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增强人体汗液蒸发,达到降温目的。
再者,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多喝白开水、淡盐水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室内环境温度和自身身体状况。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