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海南省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大力开展科协系列阵地创建活动,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和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持续展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海智计划工作站、博士科技农庄等科协阵地的风采。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八一总场英岛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成功开发的最南端的天然溶洞。该景区于1985年发现,2005年正式对外开业,称为“海南第一洞”,是一个集探险科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与环保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景区,是一部活的地质景观教科书。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于2021年10月被认定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由地下溶洞与地下河景点、地上石林景点、登山观光区、热带水果园、帐篷露营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组成。石花水洞不是一个普通的山洞,溶洞形成于4亿年前,洞内景观形成于140万年前,历经地球洪荒演变,造就了独特的溶洞奇观。洞内景区由旱洞和水洞两部分组成,洞道系统复杂,总长约5000米,其中旱洞长约2000米,已开发650米;水洞长约3000米,已开发350米。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被誉为“南国奇洞”和“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
旱洞已开发650米,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旗、石瀑布、石舌、辉锑矿晶簇、水晶石晶簇等,尤其是洞内发育生长的“一石二花”卷曲石、文石花、方解石晶簇堪称国之瑰宝和世界一绝,需要重点保护。水洞已开发350米,水最深处18米。曲折蜿蜒的地下河水光怪陆离,五彩斑斓,轻舟漫游,宛若遨游龙宫,让人遐想万千。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可提供科普学习场所6000平方米,配套建有多媒体课室、实验室、科普长廊、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科普解说牌等科普设施。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科普课室设置地质公园科普影视厅,室内布展大量文字、图片、实物,并通过声、光、电等设备,全方位、介绍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多角度展示神奇的地貌景观和地质变迁。配备有小型实验室,陈列地质标本和生物标本,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管理立足增强公众地质资源保护意识,推动地质资源科学开发,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完善科普相关配套设施,地质公园科普水平不断提升。对区域陈列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丰富了地质科普内容。倾力打造四大主题智慧区域:螭鸾厅、龙阙厅、时光隧道、幻影浮船。通过高科技数字视频技术,结合洞内石壁场景,将喀斯特地貌岩溶形成、洞内地质遗迹的生长起源、文化、历史等因素,通过智能控制进行展播、科普,采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场景应用打造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结合”的游览观赏,深受游客、学子们的好评。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认真遵循“严格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建设”的原则,以保护地质遗迹与自然生态为关键,深入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联合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打造海南省第一个大型地质公益课堂的IP活动,以《地质科普说吧∣探索100之大自然公益课堂-点亮孩子科学好奇心》为主题,邀请地质专家来给学生讲关于地质有趣的故事。整个活动贯穿全年,每月1次录播。每年4月22日定期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并向游客发放有关地球科学以及地质科普知识的宣传资料,使公众在了解地质科普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搭建线上科普宣传平台。设置网站宣传专栏、利用公众号、抖音、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地质科普知识。
2023年以来,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接待了来自9所学校近3千名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同时把科普+研学课程升级开发相关业务,应用到周末亲子游、夏令营活动当中。科普研学旅游已成为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石花水洞地质公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创新完善科普设施。目前正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战略,计划开设溶洞探险、攀岩体验、户外拓展、劳动实践等课程,并逐步完善小型博物馆、实验室等配套设施,真正达到科普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打造最具特色的实践科普教育课堂,进一步夯实地质公园科普基础,为做好科普教育事业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科普部供稿 宣传部校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