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4日,省科协主席史贻云带队赴四川调研,考察学习四川省科协在科技馆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等方面工作和先进经验。
调研组与四川科协座谈,就科技馆建设、天府科技云平台等开展学习交流
史贻云一行调研了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科技馆及天府科技云服务工作并开展座谈交流。史贻云表示,四川科技馆和成都自然博物馆展教设计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结合,在科普教育中展示文化魅力,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南科技馆正在建设过程中,要多学习先进的科技馆建设经验,推动海南科技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四川科协工作抓得很实,天府科技云服务通过广泛、智能、精准共享全省科技需求市场、科技成果资源、科普资源等,帮助每个组织机构用户精准破解其人才、技术瓶颈,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值得海南学习借鉴。
调研组考察成都自然博物馆
调研组考察成都科创生态岛
调研组考察四川科技馆
调研组听取“天府科技云”平台工作情况介绍
随后,史贻云一行来到四川省绵阳市“中国两弹城”(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调研。先后前往院部办公大楼、两弹历程馆等地参观,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参观展览,详细了解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认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故事。
调研组考察“两弹城”
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城创新馆和涪城区5G产业园等地,调研组深入了解绵阳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和科技城建设成就,以及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平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史贻云指出,绵阳自身科技的优势,让绵阳聚焦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同时发力,更有底气、更有活力、更有视野,确确实实构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的“脊梁”。
调研组考察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
调研组考察科技城创新馆
调研组考察涪城区5G产业园天仪研究院
据了解,成都自然博物馆以地学类藏品为主,融合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馆藏精华,拥有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观赏石和各类恐龙化石等6万余件标本。四川科技馆以三问(问天、问水、问未来)、三寻(寻知、寻智、寻迹)、三生(生命、生活、生存)为主题,展品展项与四川省科技产业相结合,蕴含大量四川元素。
四川科协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通过手机APP、网站等,开展智能精准科技服务,使每个科技工作者(团队)都可自主、便捷向“天府科技云”平台上传其“科技服务”,每个组织机构用户都可自主、便捷上传其“科技所需”,每个城乡群众都可自主、便捷上传其“科普所需”,运用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科技(科普)供需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海南省科协办公室、组人部、宣传部、科普部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办公室供稿 宣传部校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