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
2024年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
在日前圆满结束
“科普海南”对进入决赛的选手演讲内容
进行展播
让科普声音更广泛传播出去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来自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桑婷
去了解
《与台风“竞速”的“追风者”》
以前,当我们提到“摩羯”,大家想到的是高标准、高要求的土象星座;现在提到它,我们想到的则是风力17 级以上的超强台风。
17级台风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举个例子吧。
八级大风能吹断大树,十级狂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十四级台风能让广东的阿强捡到来自海南阿丽的牛仔裤,十七级超强台风的威力,不言而喻。
今年9月初,台风魔羯从文昌登陆后,穿越了海口、澄迈等地,导致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几近瘫痪。初步估计这次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2014年的“威马逊”,达到600亿左右。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能做什么呢?
其实气象平台一直都在使用台风监测系统监测台风的踪迹。这套系统包括风云卫星、天气雷达、北斗探空、大型无人机和浮标。
风云卫星就像一名“中医”,能精准把脉台风动向。卫星搭载的扫描辐射计、成像仪、湿度计等,能及时接收台风中云、雨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经过遥感技术的处理,能推演出台风的轮廓和形态,对台风的位置、大小、强度、移动方向等进行监测,这套操作就像是给台风做“B超”。
天气雷达就像“望远镜”。它能监测台风在初生、发展、登陆过程中的路径、强度、移动速度等结构变化。
北斗探空则像放射科的医生,它能飞升到3万米给大气“做CT”。
它采用北斗定位导航技术,开展“上升一平漂-下降”三段式探空观测,实现1次放球获取2次大气廓线观测数据,并通过“云+端”手段传输观测信息。
浮标和大型无人机就像是海、空领域的“侦查员”,它们不仅收集海洋气象信息,还能直抵气旋内部获取更直接的观测资料。
这些信息有效提高了我们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有一群与台风“竞速”的“追风人”。
许映龙就是代表之一,作为首席预报员、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34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带领团队研发了台风路径订正方法,发展了台风客观强度估计及大风反演方法。
科技的创新发展造福于人民,而又依赖于人民,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强国的事业中,始终将人民至上、安全至上放在首位。我想,这一场场与台风的“竞速”,不正是为科学家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解吗?
来源:2024年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