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
2024年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
在日前圆满结束
“科普海南”对进入决赛的选手演讲内容
进行展播
让科普声音更广泛传播出去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来自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的仝超群
去了解
《“热油”所思,“椰”有所梦》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中华美食各具地方特色。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营养,还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食材种类,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在中国厨师的不断创新和改良下,中餐的烹饪技法多达2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的烹饪都离不开一种重要食材——食用油。
根据食用油的来源,大体可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其中动物油主要来源于猪牛羊鸡等畜禽的脂肪组织,或者是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黄油。而植物油的来源就非常丰富了,包括大豆、花生、玉米、芝麻、棕榈、椰子、橄榄、核桃等多种植物,其中有两个特殊的存在,即油棕和椰子,作为热带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我国仅在海南岛和两广的小部分地区能够种植。
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椰子。
很多朋友会觉得,在海南给大家介绍椰子是不是有点班门弄斧了?的确,对于咱们海南的朋友们,椰子再熟悉不过了,路边的绿化树、消暑的清补凉、美味的椰子鸡……椰子是一种抬头见、低头也见的植物。今年9月初登陆文昌的超强台风摩羯,连水泥的电线杆都能吹断,而大多数椰子树,仅仅是换了个“发型”,这又一次加深了我们对椰子树强大抗风能力的认知。
但大家了解椰子在我国的历史吗?
椰子并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它原产于东南亚,早在4000多年前,马来群岛的土著居民已开始种植椰子树。通过洋流和华侨的引进,我国在两汉时期便有了对椰子的记载。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录过4种植物:“留落胥邪,仁频并闾。”其中“胥邪”(邪通椰)指的就是椰子。这也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对椰子最早的记载。
随后,人们对椰子的属性和用途越来越熟悉。正如杨孚在《异物志》中的记载,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发掘椰子的食用价值,并发现椰子汁味美如蜜可以解渴,椰子肉雪白如猪油可以充饥。
到了明代,椰子“消水肿、祛风热”的药理活性也被发现。面对如此多功能的植物,人们也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栽培研究,并总结出了“用盐可以促进椰子树根增长”这一农业技术。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椰子的研究也逐步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经过不断地研究和积累,我国在椰子种质资源、病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成功带领椰子“游过”琼州海峡,在两广地区开花结果。同时,椰子的产品加工技术也日益成熟,无论美味健康食品、环保的材料、清洁的能源,都能找到椰子的身影。
来源:2024年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