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科协概况 科协动态 基层科协 科学普及 学会学术 科技工作者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海南
青少年科教 科普阵地 科普海南
最新资讯 2025年海南省万名大学生基层科... 生活百科|便秘,喝蜂蜜水有用吗? 生活百科|为什么这么多老年人喜欢... 2025年海南自贸港公民科学素质... 关于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 生活百科|止痛药不能长期吃,否则... 生活百科|营养丰富的牛油果,有助... 生活百科|烫伤后涂牙膏好得快? 生活百科|长期吃味精,会损害身体... 生活百科|蒸汽眼罩护眼,是智商税吗? 生活百科|带黑点的白菜能吃吗? 关于申报2025年海南省人才国际... 2025年海南省万名大学生基层科... 健康小贴士|吃胡萝卜真的能保护视... 健康小贴士|芳香疗法,用对才能“... 健康小贴士|持续腰痛?警惕腰大肌... 生活百科|运动要满30分钟,脂肪... 健康小贴士|全身麻醉会不会使人变傻? 第36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省科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 健康小贴士|心源性猝死,为何盯上... 健康小贴士|真的有“压力胖”吗?... 省科协牵线全国学会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2025年海南省“七巧科技”竞赛... 咖啡杯里藏玄机!海南科创人解锁网...
食品安全 | 有人吃癞蛤蟆中毒死亡!这些东西千万别贪嘴→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2024/11/6 | 阅读:3337 | 字体大小:

日前,一则“海南3人烹饪蟾蜍食用中毒”的新闻引发关注:

海南省文昌市3名村民在文城镇一家饭店,食用擅自捕捉的癞蛤蟆后出现严重中毒,医院鉴定是吃癞蛤蟆所致,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蟾蜍即俗称的癞蛤蟆,在我国分布广泛,其皮肤粗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皮脂腺,其中在耳后的一对最为发达,称为耳后腺,其分泌的白色乳状液体或黄色液体——蟾酥,是蟾蜍毒性的来源。

食用蟾蜍可导致危及生命的中毒,中毒症状多在食用0.5小时~1小时后出现,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口唇及四肢麻木、头晕、头痛,重者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抽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毒素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除了蟾蜍,还有这些动植物要慎吃,谨防“毒从口入”!!!

河豚鱼

河豚鱼,学名河鲀,我国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均有出产,属无鳞鱼的一种,在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河豚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0.5毫克可致人死亡。

中毒表现为知觉麻痹、运动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河豚毒素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常见烹调方式不能完全去除。对食用河豚鱼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图片3.jpg 

野山芋

野山芋又称海芋,全株有毒,以茎块毒性最强烈。野山芋根茎含有生物碱和草酸钙,又称含毒皂甙;另一种毒性成分带有刺激性的辣味,生食叶和根都会引起口腔、舌强烈刺激和烧灼感。其毒性有季节性变化,以旱季末最高。野山芋的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缺氧,还会伴随有消化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受阻致死。

图片4.jpg 

毒蘑菇:

海南省野生蘑菇资源比较丰富,每年都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的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毒蘑菇中毒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误采、误食导致。关于毒蘑菇,一是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二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三是一旦出现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

图片5.jpg 


    

注:文字综合海南日报、健康新海南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省科协作风整顿建设投诉栏 智慧普法平台 学习强国 海南全民阅读网 海南爱心扶贫网
版权所有: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12栋1-2层   邮编:571100   访问量:64768004
联系电话:0898-65365319  传真:0898-65332244   电子邮件:  琼ICP备17004780号-1 设计制作:中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