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文,结合“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潮,经过广泛动员、层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遴选等程序,评选出20名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们将通过图文的形式持续展示20名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海南大学教授骆剑长期扎根一线,围绕海水鱼类生殖调控和遗传育种进行科研、教学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次偶然的机会,骆剑注意到海南有丰富的鱼类资源,2009年他博士毕业后就入职海南大学,决心投身于热带海水鱼类的研究与应用。鱼类性别研究被称作生物学研究的“皇后”,骆剑数十年如一日,开展了石斑鱼、金鲳、波纹唇鱼等品种的性别遗传机制解析,完善脊椎动物性别进化的拼图;研发了人工雌核生殖与性别控制技术,开展精准性控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刚来海南时,骆剑所在的课题组正在做世界名贵鱼类波纹唇鱼的人工繁殖。他在繁殖期长期蹲守渔排,一个月有20天在渔排,有时风浪大,晕得厉害呕吐不止,而且长期风吹日晒,脖子和胳膊上的皮肤掉了一层又一层,不仅白天需要蹲在渔排边,晚上也得观察,由于担心光照影响亲本,只能摸黑从一个渔排跳到另一个渔排,有3次掉到海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掌握了雄性亲本之间在繁殖期的打斗行为规律,重新设计了亲本配组方案、催产方案,并提前营养强化,终于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获得了批量产卵和育苗,宣告了世界名贵鱼类波纹唇鱼在中国率先取得了规模化繁育的成功。
骆剑利用丰富的石斑鱼等丰富的物种资源,开展杂种优势的遗传解析,研究异源基因组整合特性与机制,通过解析杂种优势性状,挖掘基因资源,并开展杂交育种研究与应用,参与培育国家审定新品种“虎龙杂交斑”,该品种已占据70%以上的养殖市场,提高了渔民收入,促进了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在海南,骆剑发现金鲳鱼很有潜力,其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可采用大型网箱养殖。但当时金鲳的养殖产量仅几万吨,主要受到秋季小瓜虫和台风的影响,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果能够加快生长速度,在台风季和病害季来临之前收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从2009年至2023年,骆剑连续4代帮助企业进行金鲳鱼的群体选育,同样在繁殖期蹲守渔排,每年数百条金鲳一条条进行性状测试和遗传分析,不仅发表了30余篇研究论文、6项专利,更重要的是终于选育出生长速度高30%的金鲳“蓝粮1号”新品系,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有望在2023年申报国家新品种。(海南科协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