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文,结合“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潮,经过广泛动员、层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遴选等程序,评选出20名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们将通过图文的形式持续展示20名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国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马振华扎根海南,奋斗在科研、产业、培训一线,助力南海渔业振兴。
作为一名海洋渔业科技工作者,“海洋强国,屯海戍边”一直是马振华最为关心的问题和研发工作方向。2016年来,马振华多次带领团队前往南海开展相关实验,论证了尖吻鲈、黄鳍金枪鱼等在美济礁养殖的可行性,构建了新型岛礁“藻-贝-鱼”养殖模式,为南海岛礁渔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为了提高驻礁渔民国家安全、海洋生物保护意识及养殖技能,马振华组建了三沙服务团队,累计为驻礁渔民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10次,培训渔民150人,为当地养殖企业、渔民赠送鱼苗20万尾、贝苗100万粒。
马振华团队攻克了尖吻鲈优质苗种全天候生产关键技术难题,结合多模式养殖试验调试及设施研发,集成了尖吻鲈全天候繁育与多模式养殖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乃至东南亚等国家尖吻鲈优质苗种的全天候供应和健康养殖技术支撑。项目有效提高了苗种存活率(11%~16.5%)、提升了苗种质量(畸形率低于3%,病害率下降约13.5%~14.5%)。通过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推广,近三年来成果应用企业累计新增产值约2.36亿元,促进新增就业50余人,产生了显著的产业、社会及环保效益。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马振华团队还开展了野生金枪鱼幼鱼捕捞、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实现了金枪鱼野生幼鱼转运技术优化,构建了金枪鱼循环水养殖及深水网箱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为我国金枪鱼养殖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项目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金枪鱼成活率提高10.2%~17.2%;生长速率提高12.3%~20.1%,成活率高达76.3%。项目成果应用企业累计新增产值8779.77万元,新增利润4038.52万元。相关科技成果获得第二届林浩然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3年以来,马振华入选 “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在广西开展的科技服务活动,与广西海世通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在文莱建立“中-文海洋渔业国际研发中心”,为文莱培养科技骨干20人,开展渔业技术培训20次,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00人。他们帮助企业突破文莱尖吻鲈等海水鱼类苗种本地化繁育,解决了当地苗种供应不足等技术难题,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当地养殖业户的高度认可,为中国与文莱渔业合作做出突出的贡献,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践行者,南海渔业的振兴者。 (海南科协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