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有人捧着一杯枸杞菊花茶缓解眼疲劳;奶茶店的菜单上,“桂圆红枣茶”“陈皮普洱”成了热门选项……曾被视为“中老年专属”的中药茶饮,如今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宠”。这股热潮背后,既有年轻人对健康的重视,也暗藏着对中药茶饮的认知误区。
当代年轻人长期面临熬夜、久坐、外卖不离手、精神压力大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脱发、失眠、肠胃不适、皮肤状态差等困扰。而中药茶饮以“天然”“温和”“便捷”的特点,恰好契合了年轻人“边作死边自救”的养生需求。
与需要煎煮的传统中药相比,中药茶饮只需用开水冲泡,几分钟就能饮用,适配快节奏的生活;与饮料相比,它被贴上“零糖”“健康”的标签,满足了年轻人对“低糖养生”的追求;再加上“药食同源”的概念加持,枸杞、菊花等食材既是食物也是药材,让年轻人觉得“喝了总比不喝好”。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茶饮取材于天然食材,但“是药三分毒”,盲目饮用可能适得其反。
中药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茶饮也不同。体质偏热(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人适合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等清热茶饮;体质虚寒(怕冷、腹泻)的人喝了这些茶,可能会加重虚寒症状,导致腹痛、手脚冰凉。
剂量不当也会引发健康问题。比如山楂能开胃消食,但空腹大量饮用山楂茶,会刺激胃酸分泌,引发胃痛、胃溃疡。还有人将多种药材随意搭配,同时泡服枸杞、黄芪、当归、菊花,看似“全面养生”,实则可能因药性冲突影响吸收,甚至加重身体负担。
此外,药材的质量和来源也不容忽视。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口感,在中药茶饮中添加糖、香精等成分,让“健康茶饮”变成了“隐形糖炸弹”。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