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罐头食品,保质期动辄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哪怕在没有冰箱冷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风味和品质。为什么罐头里的食品不容易变坏?
罐头食品的“不坏之身”,首先得益于严密的密封工艺。无论是金属罐、玻璃罐还是塑料软罐头,在食品装罐后,都会通过专业设备进行严格密封。以金属罐头为例,罐身与罐盖通过卷封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空间;玻璃罐则利用橡胶密封圈和金属盖,通过抽真空旋紧的方式实现密封。
这种密封环境如同为食品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将外界的空气、水分以及附着在其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拒之门外。没有了微生物的污染,食品自然就能避免因微生物繁殖导致的腐败变质。同时,密封还能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保持食品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
不过,仅仅密封还不足以保证食品长时间不坏,高温杀菌才是罐头食品保鲜的核心技术。在密封之前,罐头食品会经历高温杀菌处理,常见的杀菌方式有热力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等,其中热力杀菌应用最为广泛。
热力杀菌根据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杀菌(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低温杀菌一般在60 - 85℃之间,主要用于对热敏感的食品,如水果罐头、酸奶等,这种方式能在杀死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和腐败菌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食品的风味和营养。
高温杀菌温度通常在110 - 121℃,甚至更高,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适用于肉类、鱼类、蔬菜等多种罐头。在如此高温下,几乎所有的细菌、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具有很强的耐热性)都会被杀死,彻底消除食品变质的隐患。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