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年轻的你
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
总是感觉自己没精神?
甚至严重疲劳、睡眠障碍和抑郁
四肢乏力、食欲不振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
若有这些情况
你可能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通常来说,经过一夜睡眠,身体乏累的情况会有所缓解,若长久休息后仍然疲累,很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种以长期疲劳为主要症状,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咽喉肿痛、肌肉酸痛、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疾病)。
由于该病首发症状较多且无特异性,临床上往往易被患者及医师忽视,因此提高对亚健康的认识,早期预防、诊断,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处于慢性疲劳状态的人经常处在焦虑、忧郁、愤怒、沮丧等恶劣情绪之中。研究表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临床意义,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人患下列疾病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倍,如气喘、关节炎、头痛、十二指肠溃疡、心脏病等。
为什么会产生慢性疲劳状态呢?
首先就是现代人喜欢“久坐不动”。若每天连续坐6个小时,两周后肌肉就会开始萎缩,最大耗氧量降低,肌肉对运动状态的适应能力减弱,以前能一口气爬6层楼,现在可能爬2层就会疲累;久坐还会导致机体血液循环变慢,大脑中的血氧含量下降,会加快大脑疲劳。
其次,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指睡眠质量或睡眠行为异常,通常表现为躺在床上30分钟内无法入睡、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夜醒次数过多或比平时提前1小时醒且无法再入睡。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会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更不能清除白天产生的“废料”,从而使大脑的学习、工作和认知能力受损。
此外,焦虑是身体和心理对生活压力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它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从而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
那么,如何调整慢性疲劳状态呢?
Ø 良好的睡眠。合理的睡眠时间是每天8小时左右,以第二天精力充沛为宜。
Ø 劳逸适度。日常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适度、有张有弛。
Ø 适度运动。运动强度一般应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疲劳或过度疲劳为宜。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