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调皮捣蛋、不听管教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如果这种“不听话”超出正常范围,比如频繁出现情绪失控、抗拒交流、学习障碍等情况,家长们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患上了心理疾病——抑郁症。那些看似叛逆的行为,或许正是他们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
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生理上渐趋成熟,心理上日益展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渴望被尊重和平等对待,强烈地反感和抗拒说教、束缚,这奠定了青春期极不稳定、充满冲突的基调。
抑郁症在前期主要表现为较多的自责、低自尊、持续的忧伤、社交退缩,可能自觉愚笨,没有人喜欢自己,或者与家庭有疏离感。在后期主要表现为暴躁烦躁加重,失去兴趣,学业表现糟糕,与父母讨论沟通时容易发脾气。
家长如何能及时发现孩子得了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的多发年龄在中学阶段,比较早的是在五、六年级。家长应该留意孩子的睡眠问题、身体反应、学业表现等。
如果孩子睡眠变化,出现睡不着、多梦或是说睡觉以后很容易惊醒、早醒等,家长应该引起关注,留意是否有健康问题。
青少年面对压力时,也许自己没有觉察到,但身体已经开始反应,出现身体不舒服。家长带孩子看医生,做检查,却发现检查指标没事,此时不可忽略孩子可能是心理问题。
此外,很多青少年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不想上学、甚至厌学的情形,就诊检查才发现是抑郁所致。家长应注意早期识别,别忽略了影响学业表现的“真凶”。
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情绪健康。当孩子已经告诉父母:“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我最近心情不太好。”家长应该重视,适时为孩子寻求专业协助。
若孩子已经有情绪的波动,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情绪日记,观察与监测情绪的变化,看看是否有低落情绪超过两个星期的情形。此外,家长可以借助抑郁自评量表、PHQ-9、躁狂-轻躁狂症状清单来早期筛查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但孩子是否真的生病,还是需要专业医生做评估。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