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磕碰、擦伤,导致皮肤破皮。很多人觉得只是小伤口,随便用清水冲一冲、贴个创可贴就完事了,甚至有人会用唾液、酒精直接涂抹伤口。但实际上,这些处理方式可能暗藏风险,轻则延缓伤口愈合,重则引发感染。破皮后的正确处理,需要遵循科学步骤。
皮肤损伤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布蘸取肥皂液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注意不要让肥皂液进入伤口,以免刺激皮肤。
之后,用纱布或镊子清除伤口内的污物。
最后,使用碘伏进行消毒,或者先用碘酒再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边缘由内向外擦拭,切勿将碘酒或酒精涂抹进伤口内部。
较小的伤口通常会自行止血。若需要迅速止血,最佳做法是用一块干净的布压在硬物上,施加压力于伤口。若伤口持续出血、容易受到污染或摩擦,建议使用医用绷带和胶布对伤口进行包扎。恰当的包扎有助于减少出血、化脓和疼痛。在包扎时,应迅速、准确、轻柔且牢固地完成。
迅速意味着动作要快;准确则指定位要精确、紧密;轻柔是指动作要温和,避免触碰伤口;牢固则是指包扎要结实,但松紧要适度。务必记得每天更换纱布,并确保其干燥和清洁。对于深度伤口,若边缘无法自然闭合,应考虑缝合以防感染。
处理血痂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干预。结痂的伤口能够防御外界污物的侵入,应尽量避免过早抠掉血痂。当伤口愈合时,血痂会自然脱落。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