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论坛
“加速重构汽车产业新生态”
在海口开幕
论坛上发布了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
(下称《共识》)
与会嘉宾围绕新能源汽车的
产业生态展开交流探讨
主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共识》提出,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攻坚期,各方对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抱有坚定信心,将围绕纯电动汽车、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持续推动多元能源动力技术研发,加强充换电、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提前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共识》提出,各方将以安全为底线,推动前沿领域共性技术研究探索,在创新成果转化、前沿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强跨界协同,同时积极围绕车能互动、车路融合、车云协同等典型场景建设加速技术迭代攻关,加快实现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行业、跨部门的融合发展。
《共识》显示,各方将持续发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等平台作用,继续加强全球汽车产业在碳核算、碳管理等方面的协同配合,深化产业合作,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国际投资贸易环境,坚定维护开放包容、合作融通、共同发展的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格局。
论坛上
与会嘉宾对于《共识》
纷纷表达了支持
并认为协同合作
才是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
生态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技术官Timur GüL表示,电动汽车产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全球只有约1.7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而在几年前,全球电动汽车总数已实现数百倍增长,到今年年底,全球电动汽车的总保有量将接近约4000万辆,而其中预计有1/3的车辆是在今年售出。
“世界上每两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在中国,这一点你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海口的路上清楚地看到,这对降碳与空气污染防治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果没有明确的政府目标和政策措施,它就不会发生。”Timur GüL积极评价了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与举措。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技术官Timur GüL视频演讲。主办方供图
合众新能源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称,国际化的汽车产业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以及技术落地的竞争,竞争的同时更有合作,尤其是在产业多方交融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应成为各方共识。作为诸多制造业产品的集结平台,车企理应担当起“链长”责任,持续延伸技术跟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用底蕴和实力面对新生态、新局面。
主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LG新能源首席技术官金帝映同样认为,新能源汽车广阔的产业前景需要以创新协同推动发展。他表示,目前电动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指数级的增长,2022年的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并展现出持续增长的前景。作为电池生产企业,他认为各方应持续深化电池技术创新,以创新协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品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态发展。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